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校招严禁限定92高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校招严禁限定92高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进国企的难易情况,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对于某些人而言,进去国企并不难,但对于一些人而言,进入国企很难。
1.进入好国企很难
国企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是国资委管理的,其实是叫央企了,一般是全国性的,规模大。国企呢,规模不等,大的有,小的也有,比如省级和市级的。
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层级越高的国企,要求也就更高,在筛选简历的时候,985/211院校优先,普通本科几乎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当然,越是偏远地区,基层地区,条件也就放得越宽松。
2.应届生进入国企不难
当下,很多国企招聘的方式几乎都是以校园招聘为主了,毕竟有些国企的薪资不高,校招的学生薪资可以不用给太高,而社招的那些人,肯定看不上国企的薪资了。
国企校招的时候,如果是985211,那么难度不会太大,如果学历不是太满意,那就报基层的岗位,也有一定的几率能够录取。
当然,前提是自己能通过笔试,后面的面试就容易多了,另外再补充一点,不管什么企业,男生都有一定的优势。
3.有关系不难
现在进入国企的,有没有关系户?有,不过数量少了,进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
当然,在一些国企,还是特别喜欢招聘那些国企子弟,毕竟父母就是原来的老员工,知根知底,也了解企业,进入之后,也会非常的稳定。
另外一些国企,招聘逐渐规范化,只不过依然还有漏洞还可以继续钻,笔试就不说了,面试的时候,分数绝对低不了。
进国企,难不难,看公司,看学历,看关系,因人而异,对于一些人而言,轻而易举,对于一些人而言,真的是太难了。
非常难,初面(三人组),复面(相关领导),终面(主要领导),花费时间:至少2个月。缺点:待遇低,位置差,进去先吃萝卜干饭三年,论资排辈不看能力看学历;优点:不会被随便开除,工资按时发,五险一金按正常,有带薪年假。本人5年前一国企面试是某三人在位面的试,5年后又去该国企面试还是该某三人面的试,大家都认识了。国企就是这种体制,无忧无患 水清无鱼。
不难。技校毕业以工人身份进去,然后突然发现亲娘舅在本国企任职重要管理岗位。
再然后,人力资源部突然发现你的管理能力高于同期进厂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顺理成章:你提干了,用2年左右时间去电大搞了个文凭。你的人生逐渐走向巅峰,直至娘舅退休。不过不要紧,你升不了了但也不会降职,挂个闲差领工资。
201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指数,央企排名第一,普通国企排名第三。说明央企和普通国企依然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进国企,分为三个层面:央企、优质国企、普通国企。难度系数是不一样的。
央企,最难。但央企里分为三个层次:央企总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央企省级公司(省会城市),央企的基层公司,从县级到偏远的荒凉地区。不同级别的招聘标准是不一样的,难度也不一样。央企总部最难,央企在一线城市的直属公司也很难。县级地方的央企基层企业,比如,乡镇里的油田、电力、煤炭、粮食等等基层企业,相对容易一点,本科就够。但如果是央企总部,985是起点吧。
优质国企,其次难。优质国企,比如,省级的银行、投资、上市大型国企、电力、烟草等等,福利好,薪酬高,甚至分房子。招聘起点至少是重本,甚至是211/985,想进总部,也是靠背景的。
普通国企,地方国企,地方电力,供水,供热、投资等小企业,这个基本招聘是本地化的,指标都被本地关系户占满了,很少招外地人员,优先解决本地自己人。
关于进入国企的渠道:
主渠道是校招,就是应届毕业生。你就多报一些国企,参加考试、面试,程序很严重,但是操作空间也是有的,就看你的关系硬不硬了。当然,很多人也是靠成绩加入的。招聘程序,还是受到监督的。你可以多试一试。
辅助渠道是社招,这个数量相对比较少。央企,很少社招,除非是基层的企业。当地国企,社招的渠道大一点。但是,社招的灰色操作太多了。除非你是真本事,没有门路也是很难招聘的,公关的各种二代太多了。如果你很顺利被招聘了,说明这家企业福利不咋地。
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真的不建议去国企。在外企或者有规模的私企,只要你够努力,机会比国企多,混个主管后跳槽,工资就翻翻。在国企就废了,学会了奉承拍马,学会了扯皮,学会了说空话。但如果你家里有矿,只想安逸混日子就去国企。
可以登录学信网查取毕业证编号。
应届生旨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大学毕业生。
应用应届生不仅仅是指专科大三或本科大四学生只要是在择业期国家规定为两年,部分地区,三年内你的档案党团关系等依然保留在毕业学校或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都按照应届毕业生对待,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在校招及公务员考试中会限定求职者必须为应届生。
谢邀!名校选才“门当户对”是歧视吗?教育观察号为你解答!
按照我的理解,名校选才“门当户对”问题应该说的是高校在招聘中出现的学历歧视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已经变得日趋明显,即便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招聘时也是海外留学经历有限,更不要说学历还要查三代,本硕博都要出身名校晋级的机会才会更大,这是歧视吗?观察号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早在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就下发了《敢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里针对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就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含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招聘信息。但是,我们看到这仅是一个通知,其法律效力有限,即便到现在,这种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就在上个月,我们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了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的面试,到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很遗憾没有通过,虽然硕博都是985,海外4年工作经历,学校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专业不符,后来学院领导说是因为本科不是211学校。纵然这个理由无法拿上台面,也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你,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再说一个例子,学院下面的各个系在招聘时,筛选简历时基本上都是要求本科最起码是211,其实任何人都知道,并不是说本科双非的学生就不行,但招聘单位可选择的余地更大的时候,只能择优录取。
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招聘单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首先,在上面提到的教育部的《通知》中,仅对教育行政单位和高校进行了限定,而像一些其它事业单位、国企的招聘中,“985”“211”等学历的限定仍然作为招聘的门槛条件,甚至有些单位校招时只招聘全球TOP30的高校,前一阵网上发布的《中国石化总部机关拟录取名单中》,清华北大是标配,更有剑桥等世界名校博士的身影,我想这些毕业生本科也应该大多数毕业于985高校。
其次,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单位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招聘时并没有限定仅招聘“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双非的毕业生根本没有机会,比如,在简历筛选阶段,有的单位是委托招聘网站来进行筛选,双非的学生在简历筛选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即便是高校人力资源部门人工筛选,接到面试通知的也基本上是本硕博均毕业于“985”“211”的学生,而且学校层次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二、招聘单位用人观念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基本都是唯学历、唯文凭,因为除此之外,很难在一两次面试中对个人能力全面了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就是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仅本科生在扩招,研究生也在扩招,其结果就是供大于求,招聘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都希望优中选优,所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实际上侵犯了双非毕业生本应该享有的平等就业的权利,所以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破除四唯”、“英雄不问出处”、“淡化院校门槛”、“严禁学历歧视”,但长久以来存在的顽疾恐怕很难短时间治愈。
写在最后:对于名校选才“门当户对”的问题,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社会及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985”“211”高校的学生的起点相对于其它高校的学生来说要高一些,同时,这类高校在政策倾斜、资源、资金上都有着极大的优势,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平台,加上雄厚的师资力量,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那双非的学生就会说,我努力还有什么用,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将永远没有机会,不去奋斗,成功不会自动找上你。别抱怨,多思考,加倍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请帮忙点赞、转发并关注教育观察号,让我们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招严禁限定92高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校招严禁限定92高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曼联中日兰的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权健客场的问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足协杯奖杯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5亚冠决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冠决赛视频全场...